聚合氯化铝铁投加量的方式
1、现场模拟试验法:采用现场模拟装置来确定和控制投药量是较简 的一种方法。常用的模拟装置是斜管沉淀器、过滤器或两者并用。当原水浊度较低时,常用模拟过滤器(直径一般为100ram左右);当原水浊度较高时,可用斜管沉淀器或者沉淀器和过滤器串联使用。采用过滤器的方法是:由水厂混合后的水中引出少量水样,连续进入过滤器,连续测定过滤器出水浊度,由此判断投药量是否适当,然后反馈于生产进行投药量的调控。由于是连续检测且检测时间较短(一般约十几分钟完成),故能用于水厂混凝剂聚合氯化铝铁投加的自动控制系统。不过,此法仍存在反馈滞后现象,只是滞后时间较短。此外,模拟装置与生产设备毕竟存在一定差别。但与实验室试验相比,更接近于生产实际情况。目前我国水厂已采用模拟装置实现加药自动控制。
2、烧杯试验法:烧杯试验法具有方便、灵活、简单、设备投入少的特点,因而目前在我国的一些水厂(尤其是一些小型水厂)中被广泛采用。这种方法的试验结果只对 取样瞬间水质有代表性,确定的混凝剂聚合氯化铝铁量存在不连续性和滞后性问题。因此,适宜作为评价混凝剂投量的辅助手段,而不适宜用于混凝投药的在线实时控制。
3、数学模型法:数学模型法是以若干原水水质参数(如浊度、pH、水温、碱度等)及水量参数为变量,建立其与投药量之间的相关函数,即数学模型。在水处理中,最好采用前馈和后馈相结合的控制模型。前馈数学模型应选择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参数作为变量,例如原水浊度、pH、水温、碱度、溶解氧及水量等。前馈控制确定一个给出量,然后以沉淀池出水浊度作为后馈信号来调节前馈给出量。由前馈给出量和后馈调节量就可获得最佳剂量。
聚合氯化铝铁浓度高低决定着净化效果的好坏,聚合氯化铝铁PAC通过氢氧根离子的架桥作用和多价阴离子的聚合作用而产生,效率高、分子量大、电荷高、杂质少、分子量高、聚凝效果好,优于普通的净水混凝剂,不用加其它助剂,比其它无机混凝剂加药量少,制水成本低,适用PH值范围宽,对高浊高温水、低浊低温水和有机污染水适应性强,形成絮凝体速度快、块大、活性高、沉降分离迅速。
聚合氯化铝铁的密度是指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比重,全铁含量为11-13%时,密度为1.33-1.45g/cm3,pH值为2-3。一般来说,随着温度、压力的变化,体积或密度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在生产中对温度及压力的控制十分重要。如果以聚合氯化铝铁的密度对产品进行判断时,则可以参考以下标准。一般来说密度为1.3时,产品属于合格,而当密度达到1.45时,可判断它为高质量产品,在此数值中,可以说是密度越高,产品质量越好。聚合氯化铝铁密度的检测方法,可以是采用密度计检测。具体操作为:将产品置于量筒中,将量筒放入恒温水池中,在温度稳定后放入密度计进行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