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的聚氯化铝在日常也是经常运用到,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液体的聚氯化铝生产流程是怎么样的,和固定的聚氯化铝生产流程有没有区别:
1、将铝灰与水按体积比1∶3-5进行混合搅拌均匀,浸泡5~8小时。
2、用泵抽取至反应釜中,按体积比铝灰∶盐酸∶水为 1∶2.5-3.0∶3.0-4.0加入盐酸和水,设置温度为85-100℃,反应2~3小时。
3、采用板框式压滤机进行固液分离,投加调节剂调节液体氧化铝含量及盐基度,如采用生石灰,液体∶生石灰投加体积比为1∶0.054-0.086,若采用铝屑,投加比为1∶0.023-0.04,若采用固体铝酸钙, 投加比为1∶0.042-0.063。
4、将温度控制在50-60℃,静置熟化48-72小时,即得液体聚氯化铝。
液体的聚氯化铝的压缩胶团双电层的构造决定了在胶粒表面处反离子的浓度最大,随着胶粒表面向外的距离越大则反离子浓度越低,最终与溶液中离子浓度相等。当向溶液中投加电解质,使溶液中离子浓度增高,则扩散层的厚度减小。当两个胶粒互相接近时,由于扩散层厚度减小,ξ电位降低,因此它们互相排斥的力就减小了,也就是溶液中离子浓度高的胶间斥力比离子浓度低的要小。胶粒间的吸力不受水相组成的影响,但由于扩散减薄,它们相撞时的距离就减小了,这样相互间的吸力就大了。
可见其排斥与吸引的合力由斥力为主变成以吸力为主(排斥势能消失了),胶粒得以迅速凝聚。这个机理能较好地解释港湾处的沉积现象,因淡水进入海水时,盐类增加,离子浓度增高,淡水挟带胶粒的稳定性降低,所以在港湾处粘土和其它胶体颗粒易沉积。根据这个机理,当溶液中外加电解质超过发生凝聚的临界凝聚浓度很多时,也不会有更多超额的反离子进入扩散层,不可能出现胶粒改变符号而使胶粒重新稳定的情况。
这样的机理是藉单纯静电现象来说明电解质对胶粒脱稳的作用,但它没有考虑脱稳过程中其它性质的作用(如吸附),因此不能解释复杂的其它一些脱稳现象,例如三价铝盐与铁盐作混凝剂投量过多,凝聚效果反而下降,甚至重新稳定;又如与胶粒带同电号的聚合物或高分子有机物可能有好的凝聚效果:等电状态应有最好的凝聚效果,但往往在生产实践中ξ电位大于零时混凝效果却最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