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氰废水进水水质水量共有以下参数:
序号 | 污染物 | 进水标准 | 出水标准 |
1 | PH | 9-11 | 6-9 |
2 | 化学需氧量(COD)mg/L | 200 | 200 |
3 | 铜(Cu2+)mg/L | 200 | 0.5 |
4 | 氰化物(CN-)mg/L | 200 | 0.3 |
5 | 石油类(Oil)mg/L | 1 | 3 |
本项目采用常规二级破氰工艺,工艺流程及原理如下:
第一阶段为不完全氧化将氰氧化成氰酸盐:
CN +OCl +H2O——CNCl+2OH CNCl+2OH ——CNO +Cl +H2O
CN 与OCl 反应首先生成CNCl,再水解成CNO ;其反应速度取决于pH值、温度和有效氯浓度,pH值越高,水温越高,有效氯浓度越高则水解的速度越快高,据报导CNO 的毒性仅为CN 毒性的千分之一;
第二阶段为完全氧化阶段——将氰酸盐进一步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氮气:
2CNO +3ClO +H2O——2CO2+N2 +3Cl +2OH
第一阶段 CN :Cl2=1:3
第二阶段 CN :Cl2=1:4
两阶段合计 CN :Cl2=1:7~8
反应条件:
序号 | 反应阶段 | PH | 反应时间(分) | ORP |
1 | 不完全氧化 | 9-11 | 30 | 300 |
2 | 完全氧化 | 7-8 | 30 | 650 |
实验图片如下:
左:不完全氧化阶段PH调节过低,次氯酸钠投加量不够,破氰不完全。
中:次氯酸钠投加量过多,沉淀发黑
右:正常破氰出水,有气泡产生,底部为蓝色铜沉淀,上清液澄清透明。